俄罗斯研究

汉语国际传播背景下俄罗斯孔子学院的现存问题

俄罗斯的汉语传播尽管很早就被学界所关注,但是具体的传播态势并不像在美国那样普及和热门,其研究成果也较少,对传播现状的解析更是比较少见。汉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效果差异很大,俄罗斯作为强势意识形态的代表性国家,汉语的传播情况非常复杂,因此总结出的存在问题和相应对策则显得就更具有借鉴意义。

汉语国际传播一直是实践活动领先于理论研究。目前,汉语在俄罗斯的传播研究相对“集中在第二语言教学的技术层面”,文章通过对汉语传播主渠道-孔子学院的调查研究,简要总结出了俄罗斯孔子学院发展现状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希望能对汉语在俄罗斯的传播发展提供参考。

一、俄罗斯孔子学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数量不足

根据国家汉办最新数据资料,截至2020年4月,俄罗斯一共设立了19个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而同为面积大国的美国,则设有孔子学院81所,孔子课堂13个。2020年汉语将作为外语科目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体系。现在全俄有300多个大学设有汉语专业,123所国立中小学教授汉语。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及教育模式上的差异,实际上汉语在俄罗斯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比如由于俄罗斯慢性疾病者多,中医汉语很受欢迎,但目前开始中医的孔子学院只有一所。这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而言很不对称。

(二)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主要包含教师,教材与教学课程三方面内容。俄罗斯孔子学院的现有教师资源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以梁赞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共有5名中国籍教师,其中一名为志愿者。这五名教师需面对18个班的学生,一共教授160多个学时,现有的中文教师资源远远不足以满足梁赞国立大学本科生的教学需求。

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也存在着较多问题。首先是教材的内容滞后,现有教材编写时间已较久远,与国际化进程和需求存在着明显脱节情况;其次,教学内容多从中方教育角度出发,并未能充分结合俄罗斯国情进行针对性的教材编撰和课程设置,致使俄罗斯母语语境下的学生不能真正有效地学习汉语。

(三)汉语传播机构的管理滞后

部分孔子学院作为“校”中的“学院”,与英文学院等并行,而也有不少孔子学院独立于“校”,作为课外机构或社区教学机构存在。不同“身份”的孔子学院,直属管理机构不同,导致中方的对接与管理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差别较大。“校”中学院的管理机构是学校,而社区机构和高等学校的校长级别上又属于同一层级,因此容易造成管理机制的混乱。

对于学生来说,在不同的机构能获得的结课证明也不同,会导致学生在机构的选择上更偏向对自己有利的机构,面对本身资源就短缺的孔子学院,学生的分布不均匀将会加剧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或短缺。

二、俄罗斯孔子学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国际化汉语人才

首先,要设法让汉语国际教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需要政策的积极导向和激励,努力增加人才储备,为汉语“走出去”做充足的后援支持。

在数量提升的同时,要紧抓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开设适合国际和国别需求的课程,切实提高人才的跨文化交际的态度、意识、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内容“因地制宜”

为了使教师资源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本土化”“接地气”的改革,结合中俄发展现状,考虑时代发展因素和跨文化传播因素,组建专业的学者团队对教材进行因地制宜地编撰,开发出真正适合俄罗斯母语环境的教材。

(三)教学课程和形式多样化

在课程形式和课外活动上,孔子学院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孔子学院需要承担的不只是语言教学任务,更重要的还有文化沟通交流,乃至经济政治的交流,因此需要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添加更多的文化内容,如汉服文化交流、剪纸工艺课等,让汉语教学去承担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

(四)完善孔子学院落地制度

“完善落地制度”可分为删、改、增三步走。

首先要“删”。需要建立统一的孔子学院标准,才能对各个孔子学院进行审核。例如,孔子学院发展中出现了收费高昂的机构,对我国的国际化形象产生了不好影响,就需要删。孔子学院在大学中开设后,又在相应的社区内开设了不必要的独立机构,也需要删。

上一篇:西方对俄罗斯舆论战方式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