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研究》
全球第一艘!俄罗斯首艘特种极地科考船下水
12月18日,“北极”(Северный полюс)极地浮动科学研究平台在圣彼得堡金钟造船厂(即圣彼得堡联合造船厂下属的金钟造船厂)成功下水)。
“北极”号特种极地科考船为自航防冰科研平台(简称LSP,00903项目,厂号02404),为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与环境监测局( Rosfromet) 建造的特种船将用于北极水域的科学调查。这艘船造型奇特,定位为北极全季节防冰科研平台,是世界首创。
“北极”浮动平台长83.1米,宽22.5米,排水量约吨,发动机功率4200千瓦,自给速度至少10节。自给自足的燃料供应可以满足两年海上活动的需要。 ,设计寿命为25年。平台上有14名船员和34名科学人员。
从数据不难看出,北极全季节防冰科研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专注于长期科学研究。一是要求船体大而坚固,以保证基础的安全性、宜居性和存放空间;那么充足本机的燃料储备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极高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员配备并增强了海上的自我维持能力;速度只有10节,对机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功能更接近“平台”。
最有趣的是船型的设计。在极寒条件下发射时,照片呈灰调,北极全季节防冰研究平台看起来很邪恶。对比效果画,刷了亮黄白后,还是很萌很萌的。北极全季节防冰科研平台具有特殊的船型。上层建筑与船体一体化,大量采用平滑过渡。整艘船就像一只圆形的毛毛虫。北极全季节防冰科研平台的设计有其特殊的考虑。
这个冰海浮动平台可以承受北冰洋浮冰和恶劣天气的影响,进行海洋科学考察和水文调查。 “北极”实际上有两艘船,一艘是这次建造的一艘,另一艘是未来的核动力破冰船。
北极全季节防冰科学研究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陆基测量站的并行手段,在北极冰区进行常年调查。技术要求包括:抗冰能力强、自持1年以上、良好的生活性能自然还包括完备的科研手段和直升机、快艇、雪地摩托等舰载机动机械。
与陆基科研站相比,北极全季节抗冰科研平台的优势包括很多方面。一是机动性强,调查范围广;自持能力强,设备齐全,减少对后方的物流依赖;全年可工作,窗口时间充裕;船体坚固,安全性能高,可以说改变了“看天吃饭”的科研模式。
根据初步假设,北极全季节防冰科研平台需要有一个高度坚固的外壳,至少可以维持平台的燃料储备2-3年,使用寿命约为 25 年。该平台的出现将提高极地研究质量,为研究人员创造最有利、最安全的工作环境,在使用周期和成本方面也具有优势。
北极地区渔业和矿产资源丰富。北冰洋沿岸国家,包括俄罗斯、丹麦、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均表明本国有权在北冰洋发展经济。当然,其中最有利的还是常年活跃在北冰洋的俄罗斯水手和科学家。
严酷的北极水域主要体现在低温和大风上,最终影响船舶的船体和航行性能。为了适应如此恶劣的环境,一般船舶都采用坚固的船体。不过,北极全季节防冰科研平台优势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稳定性。如何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保持平台稳定,满足科考活动的组织,是需要解决的最大技术难点。
从北极全季节抗冰科研平台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使用定位锚。这种方法比较传统,但是比较可靠;另一种是在前后两侧布置4个侧推器,使用Power来维持船的位置,更耗费资源;三是采用圆形外观设计,减少风阻,减少海水附着,有助于减少甲板结冰,这对于保持重心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北极”漂浮科考平台建成后,可能全年在海上漂流,利用直升机轮流接送船员和科学家。所以,平台上的生命保障设施一定要好,未来这里将是一个漂浮的科研站。
上一篇:俄罗斯成功发射“科学”号实验舱 将与国际空间
下一篇:没有了